東安縣委書記唐何在《湖南工作》發表署名文章:百畝示范片 集體抓增收
                            2023-01-05 10:51:01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 編輯:田文 | 作者:          瀏覽量:14599

                            ?

                            百畝示范片  集體抓增收

                            唐  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東安縣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部署要求,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村級黨組織的看家本領,全面開展“抓黨建促糧食生產”專項行動,通過支部帶大戶、大戶帶散戶,打造6個縣級雙季稻生產萬畝示范片、45個鄉鎮雙季稻生產千畝示范區、256個村黨支部百畝示范點、262個村黨支部書記三十畝示范田。2022年,全縣糧食總產量40.2萬噸、增產3.21萬噸,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200余萬元,走出了一條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新“稻”路。

                            一、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動能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唱好發展集體經濟這臺戲,抓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村黨支部是主心骨,黨員干部是排頭兵。培育發展“領頭雁”。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實施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與村(社區)“兩委”干部“1對1”結對培養制度,全面提升農村干部綜合素質,重點培養一批政治素質好、品行作風好、奉獻精神好、發展本領強、治理能力強的“三好兩強”型村黨組織書記。采取以會代訓、以訓促學的方式,對全縣342個村(居)黨組織書記進行鄉村振興暨發展集體經濟專題培訓,不斷提高村級黨組織書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當好村集體經濟發展帶頭人、實干家。派駐攻堅“先鋒隊”。發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堅持盡銳出戰,選派工作隊員194名,派駐工作隊76支,進駐全縣40個中央財政扶持村、38個已脫貧村、11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21個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7個軟弱渙散村,全力以赴抓糧食促增收。堅持科技興農,派出28名科技特派員在集體經濟薄弱村巡回指導,當好村黨組織的參謀助手。在省市率先開展糧食生產機動巡察,緊盯稻田翻耕、集中育秧、機械插播等關鍵環節,在田間地頭現場交辦整改問題34個,壓實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發展糧食生產的政治責任。激活人才“蓄水池”。出臺《村級后備力量培養計劃》,對學歷高、素質強的后備力量實行嚴管、細幫、實訓,注重在發展糧食生產中錘煉作風能力、檢驗政治擔當,樹起“好鐵要打釘,好男要種田”的時代新風,吸引200多名優秀青年回鄉種糧。建立鄉土人才動態管理數據庫,對全縣4371名農村實用型人才進行分類管理,引導全縣種養經營能人、合作社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投身糧食生產主戰場。

                            二、堅持要素整合,厚植發展沃土

                            以糧為本發展村集體經濟,土地是根本,資金是關鍵,制度是保障。盤活“核心資源”。大力推行“基層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村組內“互換并地”“按戶連片”等方式,實施耕地開墾、耕地恢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小田變大田、旱田改水田、差田變良田、閑田變忙田。全縣流轉農村土地60余萬畝,建立農村合作社400余個,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經營或出租、入股企業,12000多名農民領取土地流轉金和土地分紅310多萬元, 315個村通過服務費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匯聚“資金活水”。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縣財政安排500萬元集體經濟扶持啟動資金,用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全縣確定28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重點項目,整合涉農扶持資金1893萬元。深化“銀企合作”,分片區召開農銀洽談會,大力推進產業振興六大行動,即產業推介、片區推進,背包入戶、上門服務,科技興農、田間培訓,品質提升、品牌創建,互聯互通、三秒對接,政府引導、擴能擴產,全縣8家金融機構與160家農業企業和種養大戶達成貸款協議,共發放各類惠農貸款4500萬元,為集體經濟發展“貸”來源頭,注入活水。做實“運行保障”。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經營管理與監督分離的制約機制,結合清廉鄉村建設,全面推行鄉村振興月例會制度改革,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村級黨務村務公開的實施方案》,落實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四議兩公開”、村集體“三資”經營管理、村集體財務公開等制度,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筑好基底。出臺《東安縣關于獎勵村干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施細則》,明確集體經濟收入增量部分的20%用于獎勵村干部,激發干事創業動力。

                            三、堅持創新驅動,拓展發展路徑

                            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激活鄉村資源要素,推動農村“特”“優”產業做大做強,不斷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強化三級聯動。以保糧食安全為目標,在全縣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戶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制止耕地拋荒、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發展雙季稻生產、積極推行早稻集中育秧、穩定完善種糧補貼政策、持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糧食生產“規?;?、實行農機購置累加補貼促進糧食生產“機械化”、鼓勵開展社會化服務促進糧食生產“標準化”、加強考核嚴格獎懲等十條措施,確保糧食生產和集體經濟發展一體推進。強化因地制宜。種地沒巧,三年一倒。在工作中,充分考慮各村耕種條件、耕作習慣等因素,制定種植計劃,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有序推進耕地流轉,全面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做到“宜稻則稻、宜旱糧則旱糧”,確保宜種盡種。秧好半年稻,苗壯產量高。根據本地的氣候環境、種植季節及市場需求選擇適栽的優質稻品種,組織各鄉鎮集中育好秧苗,適時移載。同時,在耕地流轉率較高、新型主體發展較快的村,著力引導農村黨員帶頭成立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種糧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推進糧食生產規?;蜋C械化;在新型主體發展滯后的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由支部承包土地規?;N經營,帶動小散戶在育秧、技術、機械、銷售等方面同步發展,推進糧食生產標準化。強化機械支撐。實施“機械換人、穩糧興農”工程,推行企買民租的“共享農機”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支持村集體和村支書領辦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糧食生產,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機合作社、現代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農機社會化合作組織,按省級財政獎補的15%進行獎勵。全縣共培育農機合作社44家,農機服務組織化、規?;?、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全年農機作業總面積115萬畝,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目標。

                            責編:田文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東安融媒
                            黑寡妇爽到高潮